为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复旦大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多项改革举措振奋精神、凝聚共识、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加强建设、优化服务,努力构建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一、注重思想引领,强化导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注重思想引领,以宣传学习“钟扬精神”为抓手,引导全校导师在思想上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钟扬教授是在本校导师身边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我校将学习“钟扬精神”与贯彻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工作有机结合,以此为契机对全校所有研究生导师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一年多来,学校开展了主题党日、专题座谈会、联合党组生活等各类多层次、多形式的钟扬学习活动,研究生导师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自觉加强立德树人职责意识方面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为强化示范引领、榜样教育,学校开展“钟扬式好老师”和“钟扬式好团队”评选活动。每年评选10名思想素养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立德树人、爱生如子、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中青年教师予以表彰。同时,每年认定10个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学科研单位、创新团队为“钟扬式好团队”。
二、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制度建设保障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
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制度建设是保障。学校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导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文件,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制订《复旦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复旦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复旦大学审核新增及认定博士生指导教师岗位任职资格暂行规定》、《复旦大学审核新增硕士生导师任职资格的暂行规定》等系列规章制度,逐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通过以上制度体系构建,进一步明确了我校研究生导师的权责、管理规范、岗位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审核流程等,建立起了全校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优化导师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导师素养和指导能力
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力促导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和指导能力提升。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培训工作,从2018年起,将导师培训与导师上岗挂钩,明确规定只有参加过培训的研究生导师才有上岗资格。针对新教工、新研究生导师,加强岗前培训,强化岗位意识,将师德师风、学术规范等主题列为上岗之前的必修课程;针对在岗导师,多途径搭建导师能力提升平台,鼓励和支持导师参加国际高层次学术会议,促进导师不断进取、保持科研创新活力,始终紧跟或处于本学科领域学术前沿。同时,不断优化导师服务,充分发挥服务引导作用。为此,研究生院专门设立“研究生导师服务中心”,具有组织“导师交流活动、接受导师日常咨询、调解师生矛盾等多重功能,搭建起了不同学科导师、导师与学生、导师与管理部门之间有效沟通交流平台。研究生导师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组织了十多场“导师沙龙”活动,深受广大导师的好评。
四、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为抓手,深入推进导师首要责任人职责落实
学校围绕师德师风与校风学风建设任务,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为抓手,真正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首要责任人职责。具体做法是:第一,前移学位论文质量内控关口、做实预答辩(预审)环节,要求提交的学位论文通过预答辩(预审)后才能进入后续环节,避免少数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交过迟、极少数导师审核不严等问题;第二,引入学位论文网上提交与审核机制,明确要求导师需通过网上论文审核系统,对学生网上提交的学位论文作进一步审核和确认,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更直观地赋予了导师对学位论文的审核权利,令导师对论文审核工作更为慎重;第三,确立学位论文质量指标与招生资源配置挂钩的联动机制,对于双盲评审中出现存在严重问题论文的学科,扣减所在院系相关学科的招生名额并暂停相关导师下一年度招生资格,同时对在学位论文质量控制方面成绩突出的院系及导师给予招生名额奖励;第四,高度重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制订《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处理办法》,对涉及导师作出处理,并根据抽检结果对下一年度招生资源配置进行联动调整,同时要求相关院系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上作整改汇报。
文章来源:
http://www.moe.gov.cn/s78/A22/A22_ztzl/ztzl_qmlsdsldsrzz/201901/t20190104_365945.html